中国古代文学综合知识
一、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字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的核心是“仁”。现有20篇,《论语》,是其弟子语录集,记录了他及其弟子的言行。 “Lun”,发音为ln,意思是选择摘录。
墨子,字斋(d),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侵略”、“尊贤”、“俭用”。着有著作《墨子》册,保存文章53篇。
孙子,字吴,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13章。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字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山东)人。他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重于君”,注重民众的拥护。在人性问题上提出“善性”理论。书籍《孙子兵法》 的作者。
庄子,字周,战国时期蒙古(河南)人,道家代表人物。有书《孟子》,文章33篇,又称《庄子》。代表作品为《南华经》。
荀子,名匡,尊号“卿”,为避汉宣帝刘询之讳,改名“孙卿”。战国时期赵国(河北)人。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针对儒家的“天命论”,提出了“性行为恒”的朴素唯物论和思想。 “人可以征服自然”,“主宰天命而用之”。着有论文32篇,代表作有《逍遥游》、《荀子》等。
韩非是战国末期朝鲜人,荀况弟子,法家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提出重赏、重刑、重农、重战的各种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劝学》现有文章55篇,代表作有《天论》、《韩非子》、《五蠹》。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任秦国丞相。他聚集了他的追随者,编撰了《智子疑邻》。
列子,字玉口,战国时期郑(河南)人。被道教尊为前辈。他的主角是“虚”,意为空虚、宁静、无为。作者发表8篇文章,范围从《扁鹊见蔡桓公》。
屈原,字平,字渊,号灵君,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向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与波兰哥白尼、波兰哥白尼并列)。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以《楚辞》的形式写出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吕氏春秋》(即遭遇悲伤,“离”意为“苦难”),还有《列子》、《离骚》、《九歌》等。《九章》 是《天问》 之一。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汨罗江溺水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升,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为政论论文,其中“疏”文7篇,10卷58篇;代表作有《涉江》、《九章》。明朝人口为《新书》人,追封他为长沙王。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他是汉朝皇帝的孙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淮南王。统编《吊屈原赋》,又称《鵩鸟赋》。
司马迁,字子长,陕西夏阳人,太师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历经千辛万苦才写成《贾长沙集》,原名《淮南鸿烈》。
刘向,本名更生,又名子正。西汉儒家学者、目录学家、文学家。撰写《淮南子》、《史记》,并编译和修订《太史公书》、《说苑》。
班固,字孟坚,陕西扶风人。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用20多年时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传记编年史《新序》,开创了“涵盖一代”的编年史体例。就词赋而言,以《战国策》最为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任宰相,后被封为魏王。他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立魏朝,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楚辞》、《汉书》、《两都赋》等乐府歌词。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从官到宰相,《观沧海》是最著名的诗,《龟虽寿》是流传千古的名诗。
曹丕,字子衡,曹操、魏文帝次子。三国作家,代表作是《蒿里行》。他的《梁父吟》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着。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着有国风史书《出师表》。
陶渊明,字钱,字元明,又名敬介老师,自号五六老师,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燕歌行》、《典论?论文》,诗歌有《三国志》、《桃花源记》。
钱宝,字令生。东晋历史学家、作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神话(灵异)小说集《五柳老师传》。
范晔,字微宗,南宋历史学家、散文家。《归园田居》、《饮酒》是从他的《搜神记》中选出的,“后汉”就是“东汉”的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正人不食盗贼”。来自他的《乐羊子妻》。
刘义清,南宋小说家,着有我国第一本笔记本小说集《张衡传》。这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人们的轶事的笔记本小说。书中的许多故事都成为诗歌、小说、戏剧中的典故和主题,有的还成为常用的成语,如“看梅花解渴”、“永远真诚”、“雄辩之言”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着《后汉书》,50篇文章,涵盖了创作中的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昌,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编成40卷《后汉书?列女传》,是一部充满文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钟嵘,字钟微,南朝梁代文学评论家。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诗论专着《世说新语》。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他有抒情诗(五韵)和著名的散文。作者《文心雕龙》。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着作《水经注》件。
卢兆麟,初唐四杰之一,代表行动为《诗品》。
洛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代表。还有著名的《滕王阁序》,他收藏的作品有《王子安集》。
贺知章,又名季祯,又号四明匡科,唐代诗人。作文《从军行》(七绝),背诵名著。
王之涣,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长安古意》和《在狱咏蝉》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讨武檄》(五韵)》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对酒桑树”的农家氛围,体现了诗人与村民之间的真情实感。《临海集》(五绝)描写了春晓的景象和早春的感受,成为千古流传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他擅长气决。他多写当时边塞的军旅生活。他精力充沛,意气风发。 《回乡偶书》、《凉州词》、《登鹳鹊楼》七首诗在京城很有名。
王维,字莫介,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名诗有《三千三十六万一三万》(五绝)、《三千三十六万一三万》(七绝)、《三千三十六万万一三万》(五韵)。 “韦莫介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赞美之词。
李白,又名太白、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拜翰林。由于性格傲慢,不为权势所容,他加深了对腐败社会的认识,写诗批判帝王权臣的灯红酒绿,抱怨现实政治的黑暗。五绝《过故人庄》、《春晓》、七绝《从军行》、五录《芙蓉楼送辛渐》、七股《出塞》、《鸟鸣涧》。作者《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字大甫,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边疆局势和将士的苦难。代表作有《观猎》、《静夜思》(七绝)》。
崔浩,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训元外郎。他的边塞诗慷慨豪迈。《秋浦歌》(七法则)深受李白的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他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游历各地,在长安生活了十年。 “安史之乱”时被俘。逃亡后,任左十一。后弃官迁居成都。他在浣花河畔建造了一座草堂,世称浣花草堂。曾任剑南节度使,参军,官至工部侍郎。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被称为《诗史》,共有《望天门山》首。代表作品《送友人》,诗集《三官》、《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曾任嘉州刺史。他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他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代表作品《行路难》(奇谷)。
张志和,字子潼,唐代诗人。他写的大多是隐居和悠闲的生活。拥有作品《李太白全集》件,代表作《燕歌行》件(字)。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他自号郡王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汉文公。自官至吏部尚书,又称韩立。部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着有作品《别董大》篇。
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黄鹤楼》,从《杜工部诗集》中选择《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沉船旁千帆过,病树前万春树”出自《岑嘉州诗集》。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是太子少爷,又名白太傅。夏(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随时而作,歌诗随势而作”。他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位作者。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着有讽刺诗《玄真子》、《渔歌子》,长篇叙事诗《昌黎老师文集》、《刘梦得文集》(附序)。还有《陋室铭》(七古)、《全唐文》(七法)。
柳宗元,字子侯,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与变法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发起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氏长庆集》、传记《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寓言《琵琶行》、山水游记:01 0-3之一0000,作者:《卖炭翁》。
杜牧,又名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住在长安城南的范川别墅,故别号杜范川。善于用绝句讽刺时事,如《钱塘湖春行》、《天说》三首。作者《封建论》。
李商隐,字义山、玉溪生,唐代诗人。代表作品有《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三戒》等。
5、宋代作家作品
刘墉,字其庆,原名三边。因排名第七,世称刘七。又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刘屯田。北宋第一位职业诗人。他是一个波西米亚人,一生生活贫困。他善于描写在监狱里旅行和服役的感受。他写了《永州八记》 本书。
范仲淹,字席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号文正。名词《柳河东集》反映边疆生活。贬任登州知府时,写下著名文章,着有《:010—30000》。
欧阳修,字永舒,别号醉翁,六乙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北宋八大家之一。唐宋时期。我们主张“文”与“道”并重,反对肤浅的文风。他写的散文说理流畅,抒情委婉。《赤壁》开创了“诗谈”的新流派,对后来诗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过华清宫绝句》。
苏洵,字明云,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作者《樊川文集》。《李义山诗集》选自《樊南文集》。《无题》 包含十篇文章,全部评论政治和历史。他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为“苏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马光,字君石,陕西省夏县宿水乡人。世称洙水老师。北宋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当过官,当上了宰相。他在掌权后八个月就去世了。死后追谥文国公,谥文正。作者《隋宫》。政治上,他属于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为学术界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辑了我国最大的年代通史《贾生》。与《夜雨寄北》并称“史学双宝”。
王安石,字介甫,后号半山。升为宰相,被封为荆公。他被世人称为王景公。谥号文,又称王文恭。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刚健刚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乐章集》 摘录自《渔家傲》。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岳阳楼记》(26卷)是一部以笔记本式撰写的综合性学术专着,是我国第一部科学著作。
苏轼,又名子瞻、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升任礼部侍郎,谥文忠。其文字清晰流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豪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作者包括《范文正公文集》、《六一诗话》等
李清照,字伊安,又名伊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南宋女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诗人。他的诗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另辟蹊径,语言清丽优美。《欧阳文忠公文集》选自《嘉集》和《六国论》。
陆游,字号子午观,号号方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现存诗歌有9000多首。它们内容丰富,主要表达恢复民族团结的爱国热情。诗歌《嘉集?权书》,《权书》,《司马文正公文集》,《资治通鉴》,《史记》 为世界朗诵,《伤仲永》,010-3000 0 是非常艺术的字,文字有《王文公文集》等。作者包括《梦溪笔谈》 和《东坡全集》。
辛弃疾,字佑安,字家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抒发了未实现的抱负的悲愤。他与苏轼并称为豪放派的代表。词集《东坡乐府》的作者。
姜夔,字耀章,又名白石道士。江西鄱阳人,南宋诗人。其诗多以描写风景、咏物、抒客游记为主。有33,360,010-30,000首诗。
文天祥,字宋睿,字禄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作家,作者《如梦令》。《漱玉词》、《李清照集》、《关山月》、《书愤》均为后人所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字急斋搜,出生于北京大都。元代戏剧家。他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元剧创始人。他写过60多种戏剧,现存14种,其中以《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最为著名。《钗头凤》是中国戏曲史上典型的悲剧之一。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北京大都人。代表作品为《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册,21% 折扣。主题是歌颂反封建的爱情和张声、莹莹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字冬丽,出生于北京大都。元代戏剧家、散曲大师。他写有15种杂剧。代表作有《杂剧《剑南诗稿》、《散曲《渭南文集》。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代表作《稼轩长短句》又名《白石道人诗集》,是我国古代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罗贯中,字贯中,别号胡海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据说他是施耐庵的学生,两人一起创作。流行言情共有17种,代表作品为《文山老师全集》。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篇章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篇章小说。本书共有120章。
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他是四十多岁的高材生,官职只是县令。遂羞辞而屈腰。他一生清贫,对黑暗的现实不满。晚年,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正气歌》,既体现了他济世济世的愿望,又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它的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西甫,号振川,出生于江苏昆山,后移居上海嘉定。明末散文作家。 60岁时中进士,被任命为南京太仆寺宰相。所写散文简洁简洁,善于叙事,有《指南录》篇。《酹江月》选自《〈指南录〉后序》。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剧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尚书。代表作品《窦娥冤》(又称《救风尘》)。大部分剧目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体解放。
冯梦龙,字友龙,磨憨斋主人,常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他编撰的故事集《望江亭》(又名《单刀会》)、《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合称《三言》《西厢记》从《汉宫秋》,改编成电影《天净沙?秋思》。
李渔,字李红,别号李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水浒》 摘自《栽培部》《水浒传》。
蒲松龄,字留贤,又号留全居士,被誉为天下聊斋老师。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忠义水浒传》。
方苞,字令皋,号望喜,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曾任礼部右侍郎。他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散文作品多为经文、序跋、书信、娱乐作品。
吴敬孜,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他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章。
曹雪芹,本名孟阮,小号雪芹。祖籍河北丰润。他出生于南京。他是清代小说家。他花了十年时间从事《西游记》(即《震川老师集》,又称《项脊轩志》)的创作。该书完成之前他就因病去世了。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共一百二十回。它是一部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建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县令。辞官后建绥园,定居江宁(南京)小苍山麓。自号苍山居士。《震川文集》选自他的《牡丹亭》,也是由《还魂记》创作的。
姚鼐,字季川,姓西宝轩,人称西宝老师,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葵之后的“桐城派”大师。提出文章必须以“考据”和“词章”为手段,阐明中国古代儒家“义理”理论。《喻世明言》是从《古今小说》中选出的,其中“雪中观日”一节尤其为后人所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任礼部尚书,后辞官南归。儒家经学、文学和史地学造诣颇深,是“近代文学派”的主要人物,也是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回国途中写下绝句315首,总题《警世通言》。抒发对国事的情感和人生经历的悲喜。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白莲生,江苏(镇江)人,清末小说家,博学数学、医学、水利等,其《醒世恒言》是其中之一。我国晚清四大批评小说之一。
吴健(jin),字窝妖,字玉仁,后改建仁,广东南海(广州)人。因为住在佛山镇,所以他也自称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写于《灌园叟晚逢仙女》,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保甲,又名伯远、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醒世恒言》是晚清四大罪人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他是一位现代小说家,法语流利。作者为《秋翁遇仙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又名任公,又名冰饮房老板,广东新会人。 1898年维新运动领袖、政治家、作家。《芙蕖》、《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来自《聊斋志异》。
2. 古代经典
1、“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儒家四部经典,即《儒林外史》、《石头记》、《红楼梦》、《金玉缘》。
“五经”即儒家五部经典,即《祭妹文》、《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登泰山记》、《惜抱轩诗文集》、《己亥杂诗》)、0-30000,《老残游记》。
2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录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500年的作品。《孽海花》 通常称为《少年中国说》 或《谭嗣同》。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称《三千三百三十六万万一三万》,共三百零五章。分为“风”、“雅”、“歌”三个部分。 《风》又名《国风》,共有160篇,大部分是各地的民歌。这就是《饮冰室合集》的本质,比如《论语》和《大学》。 《雅》分《中庸》和《孟子》,共105篇。大部分是西周皇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歌谣。内容大多描写周代贵族的历史,歌颂他们的美德。 《颂》分为《鲁歌》《诗经》、《鲁歌》《书经》,共40首,大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时使用的歌舞。《礼》是我国诗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泉。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隔句韵,广泛运用“赋”、“比”、“行”等技法。作文具有反复吟诵、重章、句子重叠的特点。
1. 基础知识
1、《周礼》:即《仪礼》。先秦时期,《礼记》不叫“经”,而是“诗”或“诗三百首”,如《易经》引用《春秋》评论《诗经》就是这样。《诗经》 本书共有诗歌305首。整个数为整数,故称《诗三百首》。西汉初年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典。原名《诗经》,后人又称《诗三百》。
2、风雅颂:是《诗》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诗三百》根据不同地域、音乐的分类。风也叫国风。这是一首具有各国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歌曲。共有十五个民族款式,一百六十件。大部分是民歌,也有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代京都地区的一首歌曲,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诗31首,多朝代宴席;《小雅》诗74首,多个人抒发情感。雅市还有一些民歌。歌曲是皇家宗庙祭祀或重大仪式时使用的歌曲。分为周宋、吕宋、商宋三种,共40首。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晋文氏”前三家族于西汉立为学官,分别灭亡于三国、西晋、宋代。《诗经》 属于“古文诗”。东汉时设立学官。其多用于训诂《诗经》,而《伐檀》的事实流传至今还有许多副本。
4、毛传郑鉴:汉代毛衡、毛昶对《硕鼠》所做的注释,称为《大雅》,简称“毛诗”。东汉郑玄还为《毛诗》作注,名:010—30000,简称“郑注”。
5.付必兴:《小雅》 三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是指以直白的叙述方式进行叙述的方法。比较的意思是隐喻或比较。兴的意思是先提起其他事情,引发念诵。
3 《周颂》
《商颂》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书。原名《诗经》,又名《诗三百》。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载起自鲁隐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叙述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事件。《诗经》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较大。
4 《诗经》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国体史书,共21卷。据说是左秋明写的。全书按照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真定王五百多年的历史事件。《诗》和《诗》的明显区别在于,《诗经》分别写不同的国家,善于记单词;《诗经》是按年代顺序书写的,善于记事。
5.《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由于该诗的形式是在楚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且诗中大量引用了楚地的风土人情、物产和方言词汇,故称“楚词”。《诗经》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毛诗》。因此,后人也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著作,编成集。《尔雅》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泉。
1、楚辞:“楚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左传》。它的本义是指楚词,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的体裁,二是诗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上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歌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从集名来看,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编撰的一部《楚辞》体诗集。包括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萧山、庄季的作品。东方朔、王宝、刘翔等模仿作品。
2、《诗经》:是屈原根据楚人流行的祭祀歌曲加工而成的一套祭祀歌曲。共有十一章。所崇拜的神灵分为三类:天神、地神、人鬼。神明有东皇太乙、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五首相关歌词多表达对神灵的仰慕和赞美,写得庄严肃穆。只有项君、项夫人、河伯、山鬼。相关的四首诗都是情歌。他们用对神的爱情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人类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大多清新忧伤,含糊深情。关于人鬼的文章只有《毛诗故训传》篇。这是对伟大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热烈致敬。它是热情的、悲壮的、强烈的、简单的。
3、《毛诗传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仅次于《诗经》。以质问的形式连续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代历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诗人的大胆怀疑、勇于批判旧观念、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字为主,四句一节。其修辞通篇,凹凸圆润,被认为是“千古绝诗”。
4、屈宋:先秦楚词作家屈原、宋玉的统称。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宋玉比屈原稍晚一些。他还以《楚辞》而闻名,为赋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统称为曲、宋。
6 《左传》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它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弟子编撰的。本书共26册,《春秋左氏传》被选为教材。
7.《左传》
《国语》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具有参考价值。大量的古代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鱼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著名寓言故事,为后世文人所珍藏。
8.《国语》
《国语》 西汉末年刘向编撰的民族风格史书,共33卷。记载始于周真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止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它编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重点记录了谋士的谋略和言论。《左传》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雄辩的论证、铺张的叙述、辛辣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9 《国语》
《左传》 藏名南朝陈绪龄编撰。全书10卷,成书于梁代。是继《楚辞》、《楚辞》之后颇有影响的古诗集。代表称号有《楚辞》(原称号《离骚》)等。
10.《楚辞》
《史记?酷吏列传》 总藏名,宋郭茂谦编。收录了汉魏至唐五朝的乐府歌曲,以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包括民歌和文人作品,以及原创歌词和后来的模仿音乐。乐府原是当时政府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制作音乐和收集整理各地民间音乐的歌词。这些乐府诗,后来被称为“乐府诗”,成为继《:010—30000》、《:010—30000》之后出现的新诗体。
11二十四史
指从《九歌》到《国殇》的24本历史书。其中,中学教材有:《天问》(汉·司马迁);《离骚》(东汉?班固);《吕氏春秋》(南宋?范爷);《吕氏春秋》(金?陈寿);《吕览》(宋代?欧阳修);《察今》(宋代?欧阳修);《山海经》(清代?张廷玉等)。
12四史
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即《山海经》、《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的总称。《玉台新咏》,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官式建筑群
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61种,79309卷,分装为36000多册,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着作)、史(记述历史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着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着作)、集(历代作家诗文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着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着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1、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1、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2、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着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4、《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三、团体运动 1.初唐四杰 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气。 2.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3.唐宋八大家 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八人在散文创作上皆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为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4.三苏 北宋文学家苏洵和其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父子三人以文着名于世,人称“三苏”。 5.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的合称。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6.复社 明末文学社团,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本为切磋学问,砥砺品行而设,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7.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姚鼐等,因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提倡简明达意、条理清晰的文风,力求清真雅正。 四、文学体裁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着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着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践 9.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0.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2.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还魂记》(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如:《论语》、《孟子》。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着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着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着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着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着名的代表。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5、岑参是盛唐着名的边塞诗人。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着名诗人。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20、王安石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26、马致远是元代着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28、张养浩是元代着名的散曲家。29、于谦是明代着名的诗人。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2、王夫之是清初着名诗文理论家。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5、《苟子》的艺术特色是: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6、《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9、《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负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10、《史记》的艺术特色有: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11、《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2、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②风格苍凉悲壮。 13、《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1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15、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②语言清新自然。③广泛运用双关语。 16、《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17、王维诗歌的特色有: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18、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19、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浓郁顿挫。 20、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21、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②常用对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写。 22、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23、柳永词作的特点有: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③大量制作慢词。④以铺叙见长。 24、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25、《三国演义》艺术特色: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四、主要着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4、《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着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着。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9、《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10、《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着作。 1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2、《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13、《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4、“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15、《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16、《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17、《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五、主要着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六、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 1、孔子文论:以诗教为核心,倡“兴观群怨”说。2、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3、老子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4、庄子文论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提“虚静”、“物化”和“得意忘言”。5、屈原倡“发愤抒情”说。6、司马迁提“发愤着书”说。7、王充文论倡“真善美”相统一。8、钟嵘文论以“直寻”为核心。9、李白诗歌理论祟尚自然清新。10、王昌龄倡“诗境”论。11、词空图论诗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12、韩愈文论: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文从字顺。13、欧阳修文论: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14、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15、严羽论诗倡“别才、别趣”、“妙悟”、“以盛唐为法”。16、李蛰主张“童心说”。17、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各尽其变,力求创新。18、王土帧主张“神韵说”。19、沈德潜主张“格调说”。20、翁方纲主张“肌理说”。21、袁枚主张“性灵说”。 七、文学理论作品归类。 1、曹丕《典论?论文》。2、陆机《文赋》。3、钟嵘《诗品》。4、刘勰《文心雕龙》。5、杜甫《戏为六绝句》。6、白居易《与元九书》。7、皎然《诗式》。8、司空图《二十四诗品》。9、李清照《论词》。10、张戒《岁寒堂诗话》。11、严羽《沧浪诗话》。12、张炎《词源》。13、叶燮《原诗》。 宋--近代部分 一、知识要点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易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等。 2、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代表作家是林逋。 3、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有《柳河东集》。 5、王禹偁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乐天:白居易,子美:杜甫)。 7、石介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8、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公集》。 9、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文革新。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11、王安石写有不少咏史诗,也以议论见长。着名的《明妃曲》二首,借歌咏王昭君和亲之事,隐约表达了封建臣子明知“君恩”不可恃、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此的复杂感情。 12、明初,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编为《八先生文集》。茅坤又取此八家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唐宋八大家”之说遂定型。 13、前人比较二苏文章,认为“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14、晏殊,词集名《珠玉词》。其词作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5、欧阳修,《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他的《六一诗话》是最早的诗话。 16、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17、柳永《乐章集》中的慢词已超过二分之一。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 18、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认为作文应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19、苏轼有意创作雄壮豪放、自成一家的新词。被陈师道用作贬语的“以诗为词”,确实是构成苏轼新词风的重要条件。 20、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点铁成金”。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2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22、陈师道作诗以苦吟着称,黄庭坚称他为“闭门觅句陈无已”。 23、吕本中编列了一张《江西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24、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文集《宛丘集》25、晁补之,字无咎,《晁氏琴趣外篇》26、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有《淮海集》和《淮海词》。其政论文“雄篇大笔”,但词却是“专主情致”,是婉约词家的最杰出代表。 27、贺铸,字方回,词集名《东山词》。他能在众多婉约词家中自成一格,其特点是词采富丽,着色浓艳,有“妖冶”之风。 28、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词集名《片玉集》。周词在艺术上吸取了《花间》的富艳精工,晏、欧的清丽雅致,柳永的铺陈渲染,以及秦观的情致缠绵,而形成了自己缜密典丽的词风。周词所谓“集大成”,仅是就对传统婉约词风的总结而言。 29、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集》。坚持词“别是一家”。 30、陈与义,有《简斋集》31、朱敦儒,字希真,词集《樵歌》3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有《诚斋集》。他年轻时学诗从江西诗派入。 33、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和《石湖词》。作品将记述农事活动,反映农民疾苦和描写田园生活逸趣这几种创作传统融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34、叶适是与朱熹同时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35、陆游,年轻时从学江西派诗人曾几。诗集《剑南诗稿》和文集《渭南文集》36、陆游的文章在南宋卓然为一大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老学庵笔记》、《入蜀记》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记传文字。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笔记》首先使用了“笔记”这一名称。宋代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史料佚闻、风俗掌故、学术考辨、诗文评析等几类。 37、清代王士祯:“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李清照;幼安:辛弃疾) 38、辛派词人陈亮有《龙川集》、刘过有《龙洲集》和《龙洲词》,此外还有刘先伦等人。 39、“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提倡学*晚唐,主要取法对象实际是姚合、贾岛。 40、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诗初学江西诗派。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 41、吴文英有《梦窗词》。张炎在《词源》中称吴文英词为“质实”,“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42、王沂孙,有《碧山乐府》43、张炎,有《山中白云词》。他的《词源》是一部很重要的词学理论着作,上卷论音乐,下卷论词的创作。他论词主张“清空”,反对“质实”,同时又非常推崇姜夔的“骚雅”,也就是要求词旨深远,有所寄托。 44、严羽对宋代影响最大的苏、黄两家诗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这两家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45、汪元量,有《水云集》和《湖山类稿》46、刘辰翁,有《须溪集》。发展了“评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47、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作《回心院词》十首。 48、院本杂剧和诸宫调是金代兴起的两种重要的文艺形式。元杂剧就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9、元好问,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史着作《壬辰杂编》。成为当时南北诗坛上最有力度的诗人。 52、元杂剧大致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53、散曲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 54、南戏产生于宋代(北宋末南宋初的温州)。 55、宋杂剧的表演体制一般分为三部分:艳段、正杂剧、杂扮56、关汉卿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作家之一57、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今北京)转移到临安(今杭州)一带。 58、在结构体制上,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59、杂剧剧本包括唱词(曲文)与宾白两大部分。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60、在角色体制上,杂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旦,二是末,三是净,四是杂。 61、有关元代杂剧作家、作品的着录,首见于钟嗣成的《录鬼簿》。 62、关汉卿社会剧的代表作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63、从杂剧史的角度看,关汉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6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评此剧(《梧桐雨》):“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66、《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通称“神仙道化”剧。
用户评论
终于找到一本涵盖中国古代文学所有经典的小书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想要了解一下古文选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看里面有没有《诗经》和《论语》吗?是必备读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下不用四处搜资料了,一本搞定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一下古文对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应该还介绍一些著名的诗人词家吧?期待期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这个标题感觉内容很全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了,以后备课的时候可方便多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古代文学确实很精彩,有机会一定要读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能够了解一下那些被我略过的典故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看着就很有吸引力,赶紧去买一本看看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老师经常讲那些古诗词,现在看这本书应该能记得更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中国古代文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中国古典文学兴趣大增,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些常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书涵盖面很广,学*起来也会比较有效率。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的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书籍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买!我要买!马上就去买这本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